麻醉手术中心简介
点击量:次 更新时间:2023-06-19

麻醉手术中心简介

一、科室现状

麻醉手术中心现为四川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专科、广安市重点专科、广安市临床质量控制中心麻醉分中心挂靠单位、国家级麻醉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基地、全国首批分娩镇痛试点医院、国家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医院、广安市青年文明号、广安市五一巾帼标兵。

现有16个现代化洁净手术间的中心手术室,每年手术室内完成麻醉约1.8万人次(其中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麻醉每年80台,80岁以上老年麻醉每年600余台。),开展医护一体化镇痛管理,协助骨科建设全国加速康复外科诊疗试点医院。

无痛诊疗中心位于门诊部2楼,常年开展无痛胃镜、无痛肠镜、无痛人流、无痛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无痛食道超声麻醉等项目,每年完成手术室外麻醉约20000余人次。

开设麻醉门诊,进行麻醉相关咨询评估,年门诊量约2万人次。

2010年至今共完成临床麻醉20万余人次,无一例麻醉意外及麻醉相关死亡发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广安麻醉质控分中心两次荣获省优秀分中心称号。

二、人才队伍

现有麻醉医师26名、 麻醉护士3名。其中麻醉学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名、副主任护师2名、硕士研究生6名、四川省医学会委员4人、四川省临床麻醉质控专家1名;广安市医学会麻醉专委会主任委员1名、市质控主任1名、第二届市卫生技术学科带头人1名,获广安名医、四川省优秀规培基地主任、四川省重症医学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各1名,参与援助非州专家2名,多人多次到德国柏林心脏中心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进修学习。

三、专业技术与设备

手术间配置美国Ohmeda和德国Drager品牌的多功能麻醉机、食道超声、体外循环机、体外膜肺治疗机、迈瑞心电监护仪,拥有呼吸动力学、麻醉气体分析、有创血流动力学、控制性降压、心脏除颤、起搏、脑电双频指数(麻醉深度)监测、自体血液回收、双腔支气管单肺通气等技术;拥有纤维支气管镜、光棒、可视咽喉镜等可视化技术有效解决困难气道,贝朗神经刺激仪及B超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常规开展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等,实施心脏大血管手术、冠脉搭桥、复杂颅内手术、危重创伤、疑难病例手术麻醉,为各科室提供专科特色麻醉技术,保障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四、教学科研

承担国家规培医生培训、地市县医院进修及实习医生教学工作;每年招收麻醉规培住院医师6名,培养进修医师3-4名。近5年独立完成四川省卫计委科研课题3项,四川省医学会科研课题1项,承担市级科研课题3项,完成市级科技成果鉴定4项,获得广安市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四川省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五、服务与宗旨

麻醉科以质量安全第一,开展无痛舒适医疗为理念,用精湛的技术,全心全意为广大病员提供现代化的麻醉技术服务。

六、特色诊疗及重点技术项目

疼痛管理:

科室建立了以麻醉医师为主导,专职护士为基础,病房护士、外科医生和临床药师共同参与组成的急性疼痛服务组织,遵循多模式镇痛原则,高效、安全、优质及规范地实施疼痛管理。经余年的不断发展和长期的交流与合作,在组织架构和临床运行方面已基本与省内先进水平接轨,临床实践和管理方面处于省内领先水平。

(二)困难气道处理

本院常年开展气道可视化管理,纤支镜引导下气管插管以及单肺通气,可视咽喉镜引导气管插管,光棒使用。在巨大甲状腺肿瘤,声门肿物,气管异物及肿物等困难气道处置方面具有大量临床实践,并长期开展临床教学实践及培训。

(三)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周围神经阻滞技术,这项技术得到国内外麻醉界的重视。其最大优点为能够实时显示目标区域的解剖结构。相关研究表明高频超声能够让麻醉科与疼痛科医生实时地掌握进针位置及局部麻醉药的分布情况,可提高阻滞的安全性、改善阻滞效果,提高患者的舒适性。 目前麻醉科拥有国内先进超声仪用于神经阻滞,长期开展臂丛神经、股神经、坐骨神经、椎旁神经、腹横筋膜阻滞,并有定期的超声培训的课程和临床实践。

(四)术中经食道超声

术中监测可直接观察心脏内部和心周结构及其空间关系,是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重要手段。能有效监测并诊断异常的心脏结构或功能状态、心肌缺血或梗塞、空气栓塞等病变,显著提高了心脏及非心脏手术麻醉的安全性。经过多年的培训,食道超声监测已成为我科心血管手术术中管理的重要工具。

(五)血液保护

自体血液回输可减少输注异体血带来的风险,降低医疗成本,缓解用血压力。我科非常重视术中的血液保护技术的应用,曾派人员进修学习,并建立我科的血液保护技术规范,也作为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七、新技术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阻滞在胸科手术术后镇痛的应用 

在超声引导下,将20-30ml局部麻醉药(通常是0.5%罗哌卡因配伍佐剂)注入到竖脊肌深面,对脊神经背侧支、腹侧支、交通支产生阻滞作用从而达到镇痛的目的,可有效降低胸科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加速术后康复。

(二)儿童门诊镇静 

在需要儿童配合的检查过程中行门诊镇静,在保障患儿安全的前提下,行麻醉评估、镇静、复苏,既能保证疾病的诊断治疗,又能避免给儿童造成心理创伤。镇静技术适用于CT、磁共振、心脏彩超、心电图、听力检查、脑电图及所有辅助检查不能配合的所有门诊、住院患儿,可以让儿童在安静、舒适的状态下完成诊疗,获取高质量的检查图像或治疗效果,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及安全性。镇静并完成检查后,在门诊复苏室监测至患儿苏醒。

(三)无线镇痛泵系统在剖宫产术后疼痛综合管理的应用

无线镇痛泵系统在实现PCA 的基础上,通过无线数据传输将术后病人自控电子镇痛泵运行信息及时反馈到中央监测站,远程监控镇痛泵运行数据,及时处理镇痛不足或管路阻塞等异常情况,有效实施镇痛个体化,实现术后镇痛患者24 h无缝隙监测,改善镇痛泵使用效果,提高术后镇痛管理水平。

(四)喉罩联合应用封堵管在小儿肺隔离上的应用

通过喉罩联合应用一次性使用的气管封堵管在纤支镜的引导下实现肺隔离技术从而为胸腔镜提供较大的手术空间以便更好地完成手术。常规快速顺序诱导后,实验组置入喉罩后,在纤支镜的引导下从喉罩中置入封堵管,并准确定位,确认隔离效果;对照组在纤支镜的引导下降单腔管置入需要隔离侧肺,准确定位。可以达到减少患儿气道损伤,减轻患儿术后咽部不适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减少患方经济负担。

(五)电阻抗心动描记在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电阻抗心动描记法(ICG)是一种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以电传导为基础,人体主动脉的血液比肺部气体的导电性好,绝大多数的电信号通过主动脉传导,随着每一次心跳,主动脉内血液的容量和血流速度发生变化,血流的电阻也随之变化,通过测量电阻变化,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电阻抗心动描记法能快捷方便(无创)的获得血液动力学信息,实时、连续的数据更新,对老年患者改善血液动力学的管理,指导选择和优化用药,评估治疗方案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八、麻醉手术中心专家简介

熊朝晖  主任医师  广安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麻醉手术中心主任  

男,1969年9月出生 ,四川广安人,中共党员,麻醉主任医师,本科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 临床医学系,擅长心血管手术麻醉和疑难危重患者麻醉。

广安市卫生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医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第九、十、十一届委员,四川省医学会重症专业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委员,广安市医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第一、二届主任委员,广安市麻醉质控分中心主任,四川省麻醉质控中心专家组成员,2005年4月至2021年月3月担任广安市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  重症医学科主任(兼) 麻醉与危重病教研室主任,2021年4月任麻醉手术中心主任。

在广安开展了心血管麻醉应用深低温、心脏停跳、心肌保护、脑保护、肺保护等措施,开展了小儿复杂心先心病、心脏瓣膜病、冠脉搭桥、主动脉半弓/全弓置换手术的麻醉,在省内较早开展小儿心脏病手术快通道麻醉,如2022年心脏手术120台,其中大血管手术麻醉15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麻醉5台,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积极参与疑难危重症产科患者的救治,对产科大出血患者开展血液回收技术,为抢救争取时间,节约血液。近3年每年开展17余例,成功救治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无1例孕产妇死亡及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2010年至今麻醉科共完成临床麻醉25万余人次,无一例麻醉意外及麻醉相关死亡发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带领麻醉科2018年获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专科 广安市医学重点专科,广安麻醉市质控分中心于2014年2019年获省优秀质控分中心称号,2022年麻醉科获四川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获2012年广安市政府科技成果一等奖一项、2014年2017年获广安市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两项,主研、参与省级科研课题4项。分别于2018年获广安名医、2018年四川省住院医师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专业基地主任”;2019年获“四川重症医学突出专家”称号。主持省级继续医学教育2项,2020获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1项。

5年内科研课题两项,2018年参与省级项目:息化道路交通伤院前-院内综合体系的构建研究 省财政厅 100万 ,2019年主研市级项目: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对改善老年骨科患者预后与生存质量的探索。

陈运良 副主任医师,麻醉手术中心副主任,医学硕士,毕业于泸州医学院麻醉学系。四川省医学会麻醉学专委会会委员、四川省医学卫生与健康促进会麻醉学专委员会委员、广安市麻醉质控专家。主持完成省级科研课题1项、市级科研课题2项,发表论文10余篇,擅长老年麻醉。

刘文良 副主任医师,麻醉手术中心副主任,医学硕士,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麻醉学专业。广安市卫生学术技术后备人选,广安市四川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青年委员,广安市麻醉专委会委员,目前正在执行援非任务,发表学术论文6篇,擅长老年骨科和胸科麻醉,手术室外麻醉。

姜代凤  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川北医学院,从事临床专业三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发表学术论文5篇,擅长手术室外麻醉。

程昌仁  副主任医师,大学本科,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从事临床麻醉工作20余年,擅长气道管理,为四川省麻醉专委会气道管理学组第一、二届成员。

吴凤英  副主任医师 大学本科 毕业于川北医学院临床专业,从事麻醉工作20多年,曾在西南医院和华西医院进修疼痛与麻醉专业,曾发表多篇医学论文。

王 波 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泸州医学院麻醉学专业。从事临床麻醉工作10余年,从事临床麻醉工作,有较为丰富临床工作经验。

杨 玲 副主任医师 大学本科 毕业于泸州医学院麻醉学系。从事临床麻醉工作16年,擅长各类常见病及多发病的手术麻醉,熟练掌握各种麻醉并发症的防治及急诊疑难危重病例的麻醉处理和抢救。曾在科技核心统计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篇,普刊1篇。

刘 佳 主治医师,大学本科,毕业于泸州医学院,曾于北京协和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修学习,能独立熟练完成ASA3、4级手术及手术室外麻醉,参与麻醉门诊工作,在各类大型手术及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能熟练掌握纤支镜引导清醒气管插管、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椎管内麻醉等临床操作技能。

李蒙新 主治医师 大学本科 毕业于川北医学院麻醉医学系,从事临床麻醉工作10余年,曾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修一年,擅长妇产麻醉。

张春梅 主治医师 大学本科 毕业于川北医学院麻醉医学系,从事临床麻醉工作10余年,曾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修,擅长小儿麻醉。

张江川 主治医师 大学本科 毕业于河北北方学院麻醉系。从事临床麻醉工作十余年,擅长儿科麻醉、心血管麻醉、神经阻滞。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三篇。

吴  丹 主治医师 大学本科 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从事临床麻醉8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两篇。

陈 丹  主治医师,大学本科,毕业于泸州医学院麻醉学系,从事临床麻醉8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两篇。

张艺馨  主治医师 大学本科 毕业于川北医学院麻醉学系。从事临床麻醉工作多年。

李双  主治医师,大学本科,中共党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修学员,华西食道超声高级培训班三月班学员,“新晨杯”病例演讲比赛四川赛区三等奖,热爱本职工作,积极主动,能熟练开展日常临床麻醉诊疗工作,现主要从事心血管手术麻醉。

朱蓉  主治医师,大学本科,毕业于成都医学院大学 临床医学专业。曾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进修学习临床麻醉相关知识。

王敏  主治医师,大学本科,毕业于川北医学院麻醉学系,从事麻醉专业工作数年,擅长神经外科、胸外科、普外、妇产科、骨科、泌尿外科、小儿外科、耳鼻喉科和各类腹腔镜手术麻醉。对高龄、危急重症患者的麻醉处理方面和围手术期的监测、治疗、镇痛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李亚军  主治医师,麻醉学本科,毕业于成都医学院。曾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重庆儿童医院麻醉科规培学习。主要从事临床各科麻醉,熟练掌握麻醉相关的椎管内麻醉、气管插管、动静脉穿刺、心肺复苏等专业技能。擅长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和术后镇痛以及小儿麻醉,在患者围术期管理、液体治疗、危重症患者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